抗震設防類別怎么劃分
1、目前來說有四類,特殊設防類、重點設防類、以及標準設防類及適度設防類,不同的工程,在工程建設時,需要對建筑進行防震設計,以保證安全性。
2、抗震設防類別有四類,分別為特殊設防類、重點設防類、標準設防類及適度設防類,都是可以預防一定的危險性。
什么是抗震設防
1、簡單地說,就是為了讓建筑達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設時對建筑物進行抗震設計并采取抗震措施,所以會設計在內,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計算和抗力計算,以外的抗震設計內容,包括抗震構造措施。
2、施工和設計來說,抗震設防通常通過三個環節來達到,其中包括,確定抗震設防要求,即確定建筑物必須達到的抗御地震災害的能力。
3、抗震設計,采取基礎、結構等抗震措施,等因素,達到抗震設防要求。
4、抗震施工也是十分的嚴格按照抗震設計施工,保證建筑質量,必須提醒起來,上述三個環節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都必須認真進行。

抗震設防類別
1、特殊設防類:指使用上有特殊設施,涉及國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等特別重大災害后果,需要進行特殊設防的建筑。簡稱甲類。
2、重點設防類:指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生命線相關建筑,以及地震時可能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等重大災害后果,需要提高設防標準的建筑。簡稱乙類。
3、標準設防類: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標準要求進行設防的建筑。簡稱丙類。
4、適度設防類:指使用上人員稀少且震損不致產生次生災害,允許在一定條件下適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簡稱丁類。

1、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準”,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
2、地震烈度:是國家主管部門根據地理、地質和歷史資料,經科學勘查和驗證,對我國主要城市和地區進行的抗震設防與地震分組的經驗數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設防類別分為甲、乙、丁類建筑,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房屋抗震設防烈度一般為8度。
3、震級是表示地震強度所劃分的等級,中國把地震劃分為六級:小地震3級,有感地震3~4.5級,中強地震4.5~6級,強烈地震6~7級,大地震7~8級,大于8級的為巨大地震。

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構造措施
多層砌體結構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抗彎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多層砌體房屋的破壞部位主要是墻身,樓蓋本身的破壞較輕,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抗震構造措施。(柱梁樓芯)
(1) 構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X180mm。
(2 )構造柱與墻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應沿高每500mm設置水平拉結鋼筋和鋼筋網片,每邊伸入墻內不宜小于1.0m。
(3 )構造柱與圈梁連接處,構造柱縱筋應在圈梁縱筋內側穿過。
(4) 構造柱可不必單獨設置柱基,但應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多層磚砌體房屋的構造柱構造要求
(1)構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 x240mm(墻厚190mm時為180mm x 190mm),縱向鋼筋宜采用4φ12,箍筋間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應適當加密。
(2)6、7度時超過六層、8度時超過五層和9度時,構造柱縱向鋼筋宜采用4φ14箍筋間距不應大于200mm ;房屋四角的構造柱應適當加大截面及配筋。
(3)構造柱與墻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沿墻高每隔500mm設2φ6水平鋼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內點焊組成的拉結網片或φ4點焊鋼筋網片,每邊伸入墻內不宜小于1m。6、7度時底部1/3樓層,8度時底部1/2樓層,9度時全部樓層,上述拉結鋼筋網片應沿墻體水平通長設置。
(4)構造柱與圈梁連接處,構造柱的縱筋應在圈梁縱筋內側穿過,保證構造柱縱筋上下貫通。
(5)構造柱可不單獨設置基礎,但應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與埋深小于500m m的基礎圈梁相連。

建筑抗震設防分類因素
1、建筑破壞造成的人員傷亡、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及社會影響的大小。
2、城鎮的大小、行業的特點、工礦企業的規模。
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對全局的影響范圍大小、抗震救災影響及恢復的難易程度。
4、建筑各區段的重要性有顯著不同時,可按區段劃分抗震設防類別。下部區段的類別不應低于上部區段。(注:區段指由防震縫分開的結構單元、平面內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5、不同行業的相同建筑,當所處地位及地震破壞所產生的后果和影響不同時,其抗震設防類別可不相同。

抗震設防烈度7度屬于幾級抗震
這種情況屬于四級抗震。正常情況下,房屋的抗震等級可以分為一到四,四個等級,不同等級所代表的抗震效果是不同的,具體情況需由設計人員技術相關數據。另外,因為房屋的抗震等級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房屋的總高度、房屋的結構類型以及設防烈度等等,所以具體情況要以實際為準。
房屋怎樣修建才能抗震
1、在建造房屋的時候,需要選擇不容易下沉,且地勢平坦開闊的位置,這樣房屋在建成以后,更加穩固,才能夠達到較好的抗震效果。
2、在建房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到地震產生的危害,然后合理控制房屋的密度,據專業人士介紹,房屋與房屋之間的距離,應大于房屋高度,有條件的,建議大于房屋高度1.5倍。
3、在建造房屋的時候,一定要做專門的抗震結構方案,這樣才能保障房屋的抗震效果。通常情況下,房屋建議采用矩形或者方形的方式布置,有條件的話,也可以采用圓形的平面布置。
4、為保證房屋的抗震效果,在建造房屋的時候,盡量不要做凸起的屋面以及女兒墻,否則可能破壞房屋,影響房屋的抗震效果。

建筑抗震設防類別有哪些
1、特殊設防類
它所指的是需要用到特殊設施的建筑,也被稱之為甲類。例如一些關系到國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還有就是發生地震時,有可能會出現嚴重災害等建筑工程,這些都必要有特殊設防。
2、重點設防類
它所說的是,在發生地震時,建筑物所使用功能不可出現中斷,或是被中斷需要盡快恢復的相關建筑,被稱為乙類。
3、標準設防類
所指的是大量的且不包含1、2、4款之外,按標準要求設防的一種建筑,屬于丙類。
4、適度設防類
指的是使用的人員非常少,并且震損不會導致次生災害的一種建筑,被稱為丁類。

建筑類別怎么劃分
1、若是按照使用功能,可劃分為:民用建筑(有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業建筑、農業建筑。
2、按工程規模分類:有展覽建筑、博物館、劇場、電影院、體育館、游泳館、機動車庫非機動車庫、幼兒園、倉庫。
3、按規模分類: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
4、按設計使用年限劃分:1類建筑,年限5年。2類建筑,年限25年。3類建筑,年限50年。4類建筑,年限100年。

5、按耐火等級分類:有1級耐火建筑,2級耐火建筑,3級耐火建筑,4級耐火建筑。
6、按抗震設防分類:有甲類建筑、乙類建筑、丙類建筑、丁類建筑。
7、按節能設計標準劃分:甲類公共建筑,面積大于500平米。乙類公共建筑,面積小于300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