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棚戶區改造
棚戶區只是一個政策上的概念,法律上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定義,一般是指簡易房屋和棚廈。房屋集中區,城市中缺少規劃,導致宅院分布凌亂不齊,斜路、死路、圓弧路太多,結構簡陋,抗災性差即抗震、防火、防洪性差,居住擁擠,功能差、居住環境差、無道路、無綠化、無公共活動場地、采光通風差等房屋集中的地方。從定義上看,棚戶區的特點主要是,地理位置處于城市中心地區,但是房子簡陋,居住擁擠,功能差、居住環境差。

棚戶區改造怎么補償
1、對于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2、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關于棚戶區改造補償標準法律規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第十八條 征收個人住宅,被征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十九條 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征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征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對評估確定的被征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
房屋征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棚戶區改造應如何補償呢?
一般來講,對于國有土地上的棚戶區改造,房屋補償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征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補償可以參考就近區位類似結構的商品房的價格。 而補償方式通常分為貨幣補償和產權調換兩種。貨幣補償包括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搬遷費、臨時安置費、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外遷補助費、其他補助費等。
而產權置換一般是拆一還一,在同等區位中,能做到1:1進行房屋置換就算是合理補償。這兩種拆遷補償方式,被拆遷人可以自由選擇。
集體土地上房屋的棚戶區拆遷補償,通常也是分為貨幣補償和產權調換兩種方式。
如果棚改區域是農村集體土地,但該片區處于城市規劃區范圍之內,則也可以參考國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補償標準進行補償。產權調換也可以參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產權置換的標準。

棚戶區改造的補償太少怎么辦?
第一、要保留好房屋土地相關證件原件,不要隨意交付房屋的權屬證明原件等材料。
第二、不要一味拖延等待,延誤最佳維權時機,相反,我們被拆遷人應抓住每一次談判協商的機會,爭取合理補償。
第三、不要草率簽訂補償協議。
第四、積極學習與拆遷相關的法律知識,必要時應當及時聯系專業拆遷律師咨詢建議,結合自家實際情況積極維權,爭取公平合理的補償。
棚戶區改造的相關法律問題有很多,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對于自己的房屋被列入棚戶區改造項目存有異議,或者對棚戶區改造補償不滿意的被拆遷人,要及時咨詢專業拆遷律師,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積極爭取合理的補償。

棚戶區改造的意義
1、棚戶區改造可以有效地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體現了社會公平、公正。棚戶區居民絕大多數都是低收入困難群體,經過棚戶區改造,不僅可以改善居住環境和居住質量,而且還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屋資產,是針對棚戶區改造中部分低保戶、特困戶收入不高、經濟條件較差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實施救助,確保這部分人群能夠有房住,從而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體現了社會的公平與公正。
2、棚戶區改造可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區落后面貌。棚戶區改造首先要解決的是臟亂差面貌和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通過改造,統籌考慮了服務配套和基礎條件的改善,是改造項目的實施采取招商引資的辦法,既節約了縣財政資金的投入,又可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改變城市基礎設施條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使原來落后的城市面貌變為縣城靚麗的風景。

3、棚戶區改造可以優化配置土地資源,促進土地合理利用。集中連片棚戶區的改造可以盤活土地資源存量,大限度提高出讓收益、顯化土地價值,同時可以較好地解決資金投入問題,使稀缺的土地資源得以再生和利用,進一步煥發老城區的生機和活力,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水平。
4、棚戶區改造可以增加社會就業,促進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棚戶區改造能夠拉動建筑業的發展,促進地區經濟增長和增加社會就業的機會。同時,結合棚戶區改造,以土地置換為依托,可以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5、棚戶區改造可以密切黨與居民群眾的感情,促進社會和諧。棚戶區改造,使多數普通居民告別低矮破舊房屋,享受到了高樓林立和城市的美化、硬化、亮化和凈化,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數,體現了黨的執政能力,拉近了政府與居民的距離,增強了社會凝聚力,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

那么棚戶區改造都有哪些分類呢?
在《國務院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中將棚戶區改造分為了以下幾種:第一類是城市棚戶區改造;第二類是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第三類是國有墾區危房改造。
對于城市棚戶區改造,可以采取拆除新建、改建(擴建、翻建)等多種方式進行。不過,對于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當地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要結合實際的情況,合理的界定城市棚戶區改造范圍。
對于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要統一納入城市棚戶區改造范圍。鐵路、鋼鐵、有色、黃金等行業棚戶區,要按照屬地原則納入各地棚戶區改造規劃組織實施。
最后一種則是國有墾區危房改造,所謂的國有墾區危房改造的補償對象是居住在墾區所轄區域范圍內危房中的家庭,優先解決居住在危房中的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和其他困難戶家庭。

棚戶區改造補償標準
一般而言,棚戶區改造主要是以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形式來穩步推進的,因此依據的主要是《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中的規定。當然了,也有集體土地上的棚改,只不過集體土地上的棚改多發于城中村。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也是《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1、國有土地上棚改補償標準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17條規定: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被征收房屋價值不能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周邊的市場價格。也就是說,被征收房屋周邊的房價是多少,那么就得給予被征收人多少的補償。
被征收人選擇安置房的,需要按照拆一還一的原則進行。

2、集體土地上棚改補償標準
根據《土地管理法》中的規定,給予被征收人的補償是不能低于被征收人原有的生活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棚改區域已經納入到城市規劃區內,那么補償標準應當要參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進行補償。
無論是棚戶區改造還是其他拆遷項目,如果在征收過程中,遇到征收程序不合法、補償不合理或是違法強拆等問題時,一定要及時的咨詢拆遷律師,避免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害。
棚戶區改造要注意哪些問題
1、“被棚改”
被征收人要警惕自己的房屋是否屬于棚改項目的范疇。被征收人可以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知悉所居住房屋區域的棚改項目范圍,以防止自家房屋“被棚改”。
2、“預簽約”
所謂“預簽約”是在征收決定作出前征收方鼓動擬征收范圍內的被征收人預簽征收補償協議,如果簽訂協議的人數達到一定比例,則由房屋征收部門報請區縣人民政府作出征收決定,如果沒有達到該比例,則征收工作終止。
被征收人在簽約前一定要先看協議的內容是否合理合法,補償標準是否達公允。否則一旦在征收方的鼓動下簽署協議,可能會后悔莫及。

3、“被違建”
由于棚戶區改造范圍內多數屬于年代久遠的房屋,很多棚戶區居民在建房初期無法辦理房屋證件,這都是歷史原因造成,而非個人原因。征收方往往會以此為由,認定被征收方的房屋屬于“違法建筑”。借以壓低補償。對此情況,被征收人不要放棄自己的應得利益,一定要堅持合理的補償標準。
4、“老舊房”
征收方常常會以“房屋都比較簡陋”為說辭,壓低補償額。需要被征收人注意的是,這些棚戶區大都建在城市國有土地上,補償標準應該以周邊房屋價格為標準,至少要保障被征收人可以購買同一地段和相當面積的房屋,不能因為棚戶區改造而降低原有的生活水平。